站内搜索
热点新闻排行榜
院部动态
- 2024-01-26后勤产业集团第十五届“爱岗...
- 2024-01-26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阮金纯教...
- 2024-01-26校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朱文...
- 2024-01-24后勤产业集团党委开展校园区...
- 2024-01-24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与峨山县...
- 2024-01-23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师生作品...
- 2024-01-23信息学院召开2024年就业...
- 2024-01-23后勤产业集团党委组织开展义...
【本期关注】在挑战中收获成长
在刚刚过去的第六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竞赛决赛中,我校共选派15件作品参赛,其中,统计与数学学院的《经验、信息以及实力非对称对博弈策略的影响》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研究——以昆明市五所高校为例》两件作品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其余13件参赛作品也分别取得了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的佳绩。值得一提的是,这15件参赛作品均是从我校第六届“挑战杯”竞赛的获奖作品中选出的。
精心组织 积极备战
我校历来重视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挑战杯”竞赛, 为加强对“挑战杯”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学校成立了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党办、校办、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研究生部、人事处、财务处、校团委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校级竞赛活动组委会,决定竞赛活动的重大事项,审查参赛、参展作品资格,协商议决评审规则,筹集活动经费,并做好有关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及优秀组织单位的表彰和奖励等。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落实组委会工作部署并主持开展日常工作,并根据团中央、团省委的要求下发每届赛事的具体实施意见。
学校还成立了校级竞赛评审指导委员会,由学校竞赛活动组委会提名,邀请各个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成员,独立负责评审工作。
为备战今年的比赛,自去年六月起,学校就已开始着手组织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据校团委副书记何媛媛介绍:“目前,我校‘挑战杯’竞赛已形成学校规范,即先由学院进行初赛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校赛,再由学校专家评委会进行评审,决出获奖作品。”
针对“挑战杯”,我校还于去年开发应用了新的参赛系统,并在今年对其进行了优化调整,所有参赛作品均通过该系统提交,作品由系统随机分发到各位评委手中,进一步增强了比赛的公平性。
学校第六届“挑战杯”竞赛共收到来自各学院的188件作品,内容涵盖财政、金融、会计、管理、数理等多学科,涉及民生、环保等多个社会热点问题。作品类型以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为主,兼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
学校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评审和指导,并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后报送参加本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竞赛。最终,我校有12件作品进入了终审答辩环节,通过设置展板进行作品和团队展示。
比起往年的“挑战杯”竞赛,今年的比赛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次比赛更加注重参赛过程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何媛媛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的竞赛规则要求所有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必须出自省赛作品库。此外,省赛的终审答辩环节告别了由专家挑选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提问的模式,采用了专家分组对作品进行逐一问辩的方式,确保了所有作品都能参与答辩。”
“挑战杯”不仅是一场比赛
在备战“挑战杯”的过程中,各学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经过宣传、动员、培训、选题、组队、开展调研、撰写作品等环节,学校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积极组队参与了本次比赛。
由公共管理学院社工10-1班六位女生组成的团队,首次参赛就取得了校级金奖、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收获成绩和喜悦的同时,团队负责人邵妍瑜同学也颇有感慨:“我们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赛的,作为大一新生,我们缺乏专业知识,很多工作都只能靠查阅大量资料来完成。从院赛到校赛,再到省赛,一路走来,老师对我们进行了非常认真负责的指导、督促,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真的很谢谢老师。”
“团结、勤奋、认真、自信”,邵妍瑜这样评价自己的团队,“虽然比赛准备过程中困难重重,但老师和我们都从未放弃过,大家一起为比赛努力的过程是最快乐的。”邵妍瑜表示自己会继续努力,带领团队参加更多的比赛。
“挑战杯”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挑战自我、收获成长的过程。此次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另一支队伍,来自统计与数学学院的研究生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准备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程序上的限制,我们更换过方向。还有,研究过程中因为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其他的因素干扰,使得研究难度加大。但我们通过主动与指导老师沟通,合理确定团队里各个成员的分工,进行不定期的合作讨论,加强团队内外交流,很好地解决了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取得了好成绩。”
何媛媛老师也表示,学生通过参加“挑战杯”不仅能掌握一些调研方法,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论文的写作技巧,还能使自身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通过细致观察帮助自己形成有特点的逻辑,参加“挑战杯”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收获的过程。
“参加挑战杯,让我们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那个苦中有甜的参赛过程带给我们的合作与坚持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收获。”邵妍瑜说。
据悉,我校获得省级一等奖的两个作品目前正在进行修改,作品将于六月底上报参加全国比赛,比赛结果将于今年11月在大连理工大学揭晓。
背景链接: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举办以来,已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挑战杯”竞赛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亦称“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亦称“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举办的是“小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