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报精粹

 

【财大往事】穿过你的岁月的我的守候

-----追忆建校初期的似水年华
2013-04-17 来源:《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报》324期 作者:彭田 张邺巍 兰永磊 王旻洁
 
走进云南少数民族财会博物馆,看着物品展示柜中大小各异、形态多样的算盘,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件特别的展品,它小而精致,用玻璃盒盛放着,上书“母校惠存 第一期学员黎汝雄敬赠”,它是老校友黎汝雄先生在60周年校庆时赠予财会博物馆的私人藏品。在这个小小的算盘上,饱含着他对母校的赤子深情。这是怎样的一份爱,绵缠而不断?这是怎样的一份情,温暖而真挚?本期《财大往事》,就让我们一同追随老校友的足迹,细数建校初期那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干校”年代
 
翻开历史的扉页,时光的车轮缓缓驶过。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云南财贸干部学校。当时,由于云南刚刚解放,急需一大批经济管理类干部人才,为了适应这种需求,1951年成立了云南财政干部学校、商业干部学校、供销干部学校和银行干部学校。19586月,中共云南省委决定将上述几所“小干校”合并成“大干校”,云南财贸干部学校就这样诞生了。经历近40年的发展后,19982月,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与云南财贸学院合并,成为新的云南财贸学院。
“从云南财政干部学校、云南财贸学院到如今成功更名的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60年的风雨历程,我为与云财共成长而感到自豪。”作为我校第一届学生的黎汝雄老先生说。黎汝雄是大理人,1951年他被当地政府保送到云南财政干部学校学习。建校初期,学校被简单地分为财政班、税务班和粮食班,这些班级都是按照部队编制的,由部队和学校协同管理。
学校坚持“勤俭办校”,当时的校舍都是沿用旧政府遗留下来的老式小平房,一个班的学生住一个大通铺。那时,学校唯一起眼的是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作为老师的办公楼。黎老先生是粮食班的学生,他们上课和住宿的地方在东寺街的一间庙里,吃饭也是在庙里的炕上。“庙里的那尊佛像,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道。
时光飞快地流逝,30年的发展变迁,似长,亦短。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的办学阵地转到了龙泉路。当时学校的占地面积依然不大,没有足球场,只有几个篮球场,教学和办公活动集中在同一栋楼。“从学校主干道往高教小区的方向全是田地,还种着稻谷,后来才规划成教学区。”1982年从军校转业到云南财贸学院担任宣传部负责人的王世民老师如是说。他带着记者环绕校园,介绍学校每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建筑。“这些年,校园环境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王老师感叹道。
 
往昔 岁月青葱
  
岁月就像一条河,承载着太多无法忘却的回忆。即使当岁月的皱纹悄悄爬
 
 
上额头,勾勒出一条条深深的褶皱,关于
母校的曾经,关于年少的欢乐,在他们心中,也清晰如昔。吴炳辉老先生也是被大理州政府保送到云南财政干部学校学习的第一届学生。“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读书的情形,学校出钱为每位同学做了两套灰色的中山装,那时觉得真是太高兴了。”吴老先生笑着告诉我们。
当时学校的条件很艰苦,由于没有食堂,大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蹲在厨房里或者学校唯一的篮球场上吃饭。学校的礼堂是在一个空地上用茅草临时搭建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是很愉快的。后来,学生们还一起把学校附近的一块田地填平做了操场。“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在生活学习中还是觉得非常快乐。”吴炳辉老先生如是说。
“建校初期刚好是解放初期,学校要求同学们夜里轮流值班,三人为一组。当时学校位于岗头村,外面都是农村的坟地,对于15岁年纪的我们来说,晚上值班的时候会觉得害怕。”黎汝雄老先生和我们分享着那些留存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周末的时候,他们会乘着票价一毛钱的私人小马车进城逛街、看电影,如果回去的时候错过了小马车,就只有“跑步”回校了。“五一”劳动节时,学校还组织学生们编排了节目《红旗舞》,并与各个兄弟院校到街上游行和表演。回忆起那些快乐的校园生活,黎老先生非常怀念,话语之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意。“还记得有一次适逢一个节日,学校与昆明卷烟厂的职工们进行了一次联欢,为了这次联谊学校还临时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礼堂。”虽然时隔多年,黎老先生对此次联欢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记忆里,堆满了故事。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回味,都教人难以抑制心头的怀念。
 
永不褪色的爱
 
60年的风雨历练,云财实现了惊人的蜕变,她一步步地实现了跨越发展。然而无论学校如何变化,在一批批老校友的心中,她始终是那个记录了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的温暖之家。
学校建校50周年校庆时,黎汝雄老先生和在昆明晋宁县的一位税务班的老校友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而感到惊讶。60周年庆典再次回到学校时,又发现她有了更大的变化。“学校从云南财贸学院更名为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母校将会前途无量,发展得越来越好!”黎老先生感叹道。校庆当日,黎汝雄老先生把自己珍藏了30年的小算盘捐赠给学校的云南少数民族财会博物馆,小小的礼物承载了他对于母校深厚的情谊。“这个东西放在家里只能给家人欣赏,但是捐给学校却可以让它长久地保留和传承下去,让每一位财大学子都能欣赏到,这样更能体现它的价值和意义。”黎老先生说。
参加完校庆活动后,黎老先生还去探望了一位一直惦念着学校的84岁高龄的老校友。他因为生病住院没能如愿到学校参加校庆庆典。黎老先生向他讲述了学校的近况,并带去了学校对他的问候。“我把60周年校庆文化衫拿给他时,他非常激动,立马就换上了。”
对于母校发展的变化,吴炳辉老先生也非常感慨,“如今大家都老了,不能经常回母校看看了,但是知道财大发展得越来越好,心里真的很高兴。”吴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当年的老同学现在都还彼此联系着,有时候大家也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或者回忆往事,这种感觉非常好。
 
 
婉转的时光,照一脸沧桑。那些泛黄的照片,永远地记录下他们最真切的笑容,记录下他们用青春浇灌,深埋在云财土地下的爱的种子。如今,漫步在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景,似乎都承载着过往的记忆,诉说着云财的传奇。一代代的云财学子,见证着学校蜕变的历史,并将他们对于母校的深情凝聚成爱的种子,等待它发芽,结出不舍的果子。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