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报精粹

 

【财大人】云财“小人物志”

2017-02-27 来源: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报第375期 作者:杨洁 徐雨露 杜苗苗 覃敏 朱勋亚 何莉 钱佳豪
 

“参加志愿活动是会上瘾的”

  “你们什么时候再回来?记得给我寄照片。”老奶奶问。崔秋实心想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再回去,亲手把照片交给奶奶。今年国庆节,金融学院青协主席崔秋实去了楚雄州禄丰县的一个偏远山村探访麻风病康复者。这个活动名额有限,她足足争取了三年。崔秋实和志愿者们到达禄丰南站后,转乘面包车去 购买水、米和菜。他们坐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徒步近两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村子很小,也很闭塞。村里只剩下九个老人,都是麻风病康复者,有的甚至没有子女。“聊天时才发现他们基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崔秋实心疼地说,“有一位老人甚至不会说汉语,只会苗语;有一位老人96年就住进了村子, 再也没出去过,也许他会待在那儿 一辈子……有的老人没有手指头有的老人被截肢,看着他们剥玉米、做饭,我心里可难过了。他们一般早上做了饭,中午、晚上拿热水泡一泡,就着青菜就算一顿了。”   崔秋实,来自金融学院卓金 14-1班。大一进入学院青协实践部,大二当上文书部部长,大三成 为学院青协主席。起初,她并没有 想过自己会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坚持这么久。

三年来,她做过无数的志愿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参与“回 家的希望”项目。这个项目是和中华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合作的,她和志愿者们一起回访了四个被拐儿童的现状。其中有一个孩子被拐到山东,通过滇、鲁两省警方的通力合作,孩子最终被找了回来,改名 为罗云东。罗云东的家靠近鲁甸,由于地震,全家只能住在救灾帐篷里,临时搭建的房子阳光直射,雨 水直漏,生活相当艰苦。据崔秋实他们提供的信息,中华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进行了报道,罗云东的家 庭获得5000元的救助基金。“能够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到别人我很欣 慰。”崔秋实说。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学长,他是学院前任青协主席。我跟着他做了很多的志愿活动。我把他 当作偶像,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志愿者。”在学长的影响下,崔秋实坚持了下来。谈及志愿服务,她表 示,志愿者这个身份带给了她很多东西,她以前上台演讲会紧张,但她发表主席就职演说时就觉得特别 的坦然和放松。“参加志愿活动是会上瘾的,现在一有志愿活动我就 想参加,将来我也一定会将志愿服务做下去。”

半个警察半个兵

   出生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马世冲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警察。

   曲曲折折、兜兜转转,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了我校消防科的一名保安。“半个警察半个兵嘛。”他这样说,其中的酸甜苦辣尽显在他的眼中和笑容里。   

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后,马世冲本以为能和同龄人一样继续求学,但因为家庭情况不允许,父母无奈劝他放弃学业。虽然难过,但懂事的马世冲还是红着眼眶沉重地点了头。年仅 17 岁的马 世冲选择去砖瓦厂工作,用微薄的薪水 帮衬家里。期间,学校的老师还在尽力劝说他的父母,觉得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可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父母得知墨江县职中招收保安专业的学生,父亲咬咬牙决定支 他继续求学。   

重回校园的他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2003 年,马世冲完成学业, 只身前往昆明,成为了一名保安。2005 年,他参加成人高考,考取夜大。白天 工作,晚上学习,每个月工资四百块, 马世冲省出两百多块交学费,留下伙食 费一百块,有剩余的钱还要支持妹妹学 习。2005年的时候家里通电了,他就省吃俭用给家里买电器,心里美滋滋的。   

2008年,马世冲顺利修完专科课 业,并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2013 年至2016年间,他又继续修学了专升 本课业。“再累再辛苦,我也没有想过 放弃,因为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好好学 习,这个机会对于我来说,太珍贵了!” 这种勤奋务实的作风也延续到了工作 中,出色的表现让马世冲迅速脱颖而出, 多次获得“工会积极分子”和“优秀教 育工作者”称号。   

“参加工作这十几年,我见证了云 财的成长和变化,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尽心尽力为学校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 命财产安全站好岗。”每当帮迷路的老 人联系上家人,替师生找回丢失的物品, 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抓获盗窃的嫌 犯……马世冲就觉得这是作为一名保安 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了。   

“小时候看电影,梦想就是成为警 察或军人。不过,保安也算是半个警察 半个兵,多少也弥补了一些遗憾吧。” 马世冲有时间就会去听讲座,平常会打 篮球、跑步、游泳,参加学校组织的工 会活动等。他常说:“生活是靠自己创 造的,只要努力生活,一切皆有可能。”

“服务好大家我就满足了”

   矮小的身材,圆润的脸庞,黝黑的 皮肤,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这 就是余萍。她是我校英华餐厅切配组长, 在食堂后厨工作近十年。   

   十八岁那年,刚进食堂工作的余萍, 连菜刀都不会使,第一天上班就切到了手,组里的前辈对她说:“刚开始工作 不要着急,做事要慢一点。”现在她自 己做了组长,继续用前辈对她的方式对 待新人。刚进组的一个大姐不小心切到 了手,划了个口子,流血不止,余萍把 她送到医务室处理伤口,告诉她做事情要小心,慢慢来。因此,组员们不论年 纪大小都很尊敬她,和她相处得很好。   

回忆起当年的自己,余萍说:“虽 然在学习过程中会被前辈骂,心里难过, 难免会有埋怨,但确确实实学到了许多。 这不仅仅是在做事方面,更多的是在做 人方面。”一次,有个同学忘记刷卡, 余萍用勺子指了一下提醒他,结果前辈 告诉她这样用勺指人不尊重,她深感内 疚,也时刻提醒组员不能这样做。   

作为切配组组长,要安排组员进行 切配工作,包括择菜、洗菜、切菜、售 卖和打扫卫生,每天要工作9个半小时。 每次,大家要收拾完卫生才能吃饭,基 本上都是剩菜剩饭了。为了保证蔬菜的 口感和品质,即使是冬天,他们也只用 冷水洗菜。因为手工切出来的菜形状好, 口感佳,所以虽然有专门的切菜工具,但他们基本不用,都是手工切菜。切菜 人员每天要切 40 多种菜,切到手是常 有的事,贴上创可贴又继续工作。大家 基本上都是站着洗菜、切菜,时间久了, 风湿、颈椎病是常有之事。   

由被领导者成为一个负责人,余萍 不仅要做好基本的切配工作,还要负责 切配组其他员工的工作调配,尽量不让 大家在工作上起冲突。偶尔发生冲突也 要照顾他们的情绪,工作了这么久,她 更多的是学会了怎样在一个大集体中与 人相处、做事。   

“其实我对炒菜很感兴趣,但大厨 炒菜的时候我有工作要做,没有机会看, 并且我是女性,力气不大,使不动大锅, 很遗憾不能掌勺为大家炒菜,但是只要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服务好大家我就 满足了。”

生活不辜负努力

左右不对称的肩膀,手上厚厚的老 茧,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敦厚朴实的笑 ——42岁的张小兵是我校后勤产业 集团餐饮中心北苑片区区域长。   

初中毕业,年仅16岁的他进入云 南财贸学院工作,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 孟凤鸣。孟老师耐心地教他切菜、颠勺、 炒菜,推荐他进行管理培训。据他回忆, 刚来的时候,要先从打杂做起,帮师傅 磨刀、洗工作服、拖地……然后是加火、 切菜,必须是手工切,手上磨出几层 厚厚的老茧,特别是冬天,冻肉刚从 冰箱里拿出来就要切,两只手冻得通 红,流血了也感觉不到疼。经历了切 菜的磨砺才能接触炒菜,要把沙子放 在锅里簸,保证沙子不洒出来才能炒 菜。张小兵练了很长时间,炒菜炒了78 年,考取了一级厨师证,担任小组长, 后来学习管理才做到了北苑片区区域长 的位置。   

张小兵在餐饮中心工作22年,从 16 岁到 42 岁,见证了学校的变化和自 己的成长。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被举 荐到上海海事大学、复旦大学交流学 习 6T 管理和 SO9001 模式。我校于四 年前开始实行,为云南高校的第一家。

现在他每天的工作都要按管理标准安排 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还要进行检查,只 要哪个菜没有做好被提意见就要马上解 决,要给师生满意的答复。各餐厅都挂 有意见表,同学们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之前同学们提出过一次性筷子供应不 足的问题。但一次性筷子是有限供应, 在食堂用餐的只能使用普通消毒筷,不 过食堂的餐盘以及筷子都经过严苛的工 序进行清洗和高温消毒,大家可以放心 使用。”   

“干我们这行的都比较辛苦。”张 小兵说。上班时间比较长,即使是冬天, 早上 6:30 就要到餐厅,工作到 13:30, 下午从 15:30 19:00,一个星期午休 的时间不超过三天,节假日基本不放假。 厨师也很辛苦,以前两个人负责一个食 堂,从 1020 炒到 1230,一餐炒 30 40个菜,现在一个食堂只有34 个厨师炒菜,一餐炒 50 60 个菜。餐 厅职工都有风湿病,只要天阴,腿、肩 膀就会疼,但还是要坚持工作。“不过, 都习惯了。”张小兵云淡风轻地说。   

22年磨一剑,张小兵将自己的青 春献给了财大,一直走到现在。他说,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师生。

勤学自立,历炼成长

   “您好,财大就业办,请问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一会儿 接听电话,一会儿低头盖章、整 理文件,随时精力充沛。一头黑 色短发,一副黑色眼镜,一件黑 色外套,笑容温婉甜美却又不失 利落干脆。她是来自会计学院商 财 14-2 班的宗苏。   

宗苏是我校众多勤工俭学的 学子中的一员,在招生与职业发 展处就业办工作,是办公室老师 的助理,平时主要负责协助老师 处理毕业生相关文件资料的接 收、登记,收取三方协议及为毕 业生的三方协议、推荐表和登记 表盖章,接听电话,管理就业信 息网招聘信息的发布等。面对如 此繁多的工作,宗苏笑着坦言: “累,肯定是有的,毕竟有空的 时间都在值班,其他时间就是在 上课,但是科学的安排自己的时 间,工作学习也是可以两不误 的。”   

宗苏在就业办协助老师负责 过很多活动,如开学典礼、大型招聘会、就业工作的培训会等, 一个活动的举办,从前期的准备 到活动结束,每一步都倾注了大 家的汗水。“在勤工俭学的过程 中,我结识到了很多同学,在慢 慢的相处中也渐渐成为了很要好 的朋友。”宗苏觉得能相聚在一 起就是缘份。一个人做事是枯燥 无味的,但当一群人在一起为了 把事情做好,一起努力工作,那 感觉就很不一样。   

宗苏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勤工 俭学,收获颇多,如接触就业这 方面的信息会比较早,了解了毕 业的流程、档案、户口等问题。 在工作中,她会接触到很多毕业 生,在与他们的交流之中自己也 慢慢的对就业有了很深的了解, 对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也帮助极 大。   “我觉得参与勤工俭学是我 大学四年里一笔宝贵的财富,我 在这里收获了许多。曾为一个岗 位、一种身份好好地付出过,那 么大学便是无悔的。”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

    陈黎生医生是校医院的副院长,今年四十四岁的 他已从业近 20 年。他身兼多职,除了医生,还是一 个大四班级的班主任,同时还教授慕课《关爱生命—— 急救与自救技能》和《杏林探宝》。医院工作十分繁 忙,采访前陈医生还在为患者治疗,和记者说了无数 次“不好意思,麻烦再等我几分钟。”   

    陈黎生原本是西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 一个中医交流的QQ群,便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于是, 他就利用空余时间看书、钻研,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进 行交流,学习了很长时间。作为财大推广中医医疗技 术的第一人,他将自己视为小白鼠,自己过敏的时候 会给自己扎针,通过自我验证,治愈后再给同学们治 疗,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陈黎生看到西医治疗效果 在某些常见性和多发性的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所以就想引入一些含中医技术,发动其他医生参 与学习,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别人,让他 们学会了之后能够帮助更多的病人,为全校师生的健 康服务。

“少一些怨言,多一些理解。”陈黎生说。他秉 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责任心。工 作时,不会因为排队的人多就随便打发同学,要多问, 了解病因才能开药方诊治,这是他的态度。由于校医 院医务人员严重短缺,每天的门诊工作量非常大。同 时,他们还承担着全校的预防保健工作,所以他和同 事们在克服困难的同时还要着力改变服务态度和医疗 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医生压力大,工作繁忙,要做到微笑服务,确实 不易,但陈黎生在校工作多年从未被投诉过,一些被 他诊治过的同学毕业后还会来看他,让他觉得很欣慰, 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平时经常有离退休的老师生 病了给他打电话,请他出诊,他从未拒绝过。有一次, 一个退休老干部得了疝气,在家里动弹不得,陈黎生 亲自上门诊治,用手慢慢给老人揉了一个多小时,直 到疝气的肿块消失,回纳入腹腔。“病人是个离休干 部,老伴儿离世了,儿女也不在身边,万般无奈打电 话给我,这样做我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让患者 解除病痛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快乐。”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