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报精粹

 

【校园广角镜】改变,从坚持运动开始

2015-12-07 来源:《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报》第361期 作者:云财记者团 孙高飞 朱琰 袁媛

清晨五点多,随着闹铃声响起,准时睁开眼睛,磨蹭一会儿,换上跑鞋,穿好运动衣出门,用时50分钟,奔行10公里,然后精力充沛地开启新的一天,这就是我校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李楠老师每天的“路跑生活”。

与他相似,学校里还有很多热爱运动的老师和同学,运动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着坚持运动的快乐。本期,校报关注他们与运动不可分割的情缘,感受他们因运动而绽放的生命激情。

 

 

跑步会上瘾

 

李楠老师身形修长,却只有60余公斤,体型偏瘦。而2009年刚到学校工作时,他还是个80多公斤的“胖子”。“其实原先并不是这样子的,自研究生毕业后,身体才慢慢发福起来。从去年开始,我每天至少都会跑十公里,就瘦了下来,并且一直得以保持。”他说。


工作日,他一般会跑五六公里,周末则差不多十公里。晨跑的时候,他臂带里会揣着手机,所装的跑步软件能测试跑步所花的时间、路程公里数以及配速。“有了它,甚是方便,如今出门锻炼都离不开了。”跑完之后,他就顺着路慢慢走回家。晚上,他还会在跑步机上再跑五六公里。“我感觉路跑比较好。虽然累一点,但相对于跑步机而言,它的坡度自然。另外,可以亲身体验自然道路状况以及感受风吹日晒。跑步机则坡度较缓,长时间对关节也不是太好。”

不论冬天,还是夏天,李楠老师都会一如既往地早起去跑步。即便到外地出差也如此,从未停止过锻炼。有一次,他去丽江古镇,早上跑完步之后,将沿途的风景分享到朋友圈,结果却令朋友感到十分诧异,怎么这个季节,古镇会如此冷清?缘由当然是他起得太早了。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李楠老师以六公里为基点,那时候跑下来,身体还吃不消。有时候累的话,他会激励自己,没事的,就随便跑跑。逐渐地,他已经慢慢习惯了,现在每天跑十公里就如同做功课,吃家常便饭一般。“如今我对跑步已经产生了一种依赖。就如同抽烟喝酒,时间长了会上瘾。”他说,“如果不运动出点汗,就会感觉生活少了点事儿,浑身不自在。”

跑步同时也给了李楠老师磨练,既然这么难的事都已经做到了,那其他事也就不叫事儿了。不开心的时候,他会借跑步来发泄心中的不快。“在跑完的那一刻,身体已经很累了,就只想去呼吸新鲜空气,谁还会去纠结生活中的那些点滴小事。”这样自然而然,就觉得生活是快乐的,也能用心去工作了。“跑步就像一场人生旅行,旅途的过程虽然艰辛劳累,但只要坚持跑下去,沿途你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现在对于我来说,跑步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我要感谢它给予了我一份坚持人生理想的信念。”

校园里,也不乏热爱跑步的同学。每天傍晚六点左右,吃过简单的晚餐之后,传媒学院马俊梅同学就准备好运动行装向操场出发了。这学期以来,每天她都会绕着操场跑25圈左右。

面对如此高强度的运动,身体自然要经受考验,马同学事先了解过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的锻炼在合理范围之内。其实最初跑下来的时候,身体特别难受,但马同学的性格就是这样,一旦决定了就不会中途放弃,后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我很享受跑完之后的大汗淋漓,感觉身体就像被一股火炽烧着,浑身都有劲。”

跑步完之后,她会去健身房锻炼到晚上十点左右,平时还会阅读一些关于养生的书籍,以此来调节饮食和行为。她表示,她不是过于依赖别人的人,身体锻炼好了,就能好好照顾自己了,这也算是大学四年给自己给父母的一个很好的交待。这样生活才充满着意义,而不至于那么颓废。“人活于世,开心就好。”这就是运动本身带给她的快乐。

 

 

柔韧性锻炼也舒心

 

跑步令人在大汗淋漓的同时直呼过瘾,与之相比,一些锻炼身体柔韧性的运动则显得相对“静态”,如瑜伽、普拉提、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方式由于不受天气、场地和器械的限制,比较容易坚持,特别适合久坐一族,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提起“八段锦”,许多师生都不陌生,它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至今的一种健康运动,由八种锦缎般优美、柔顺的动作组成,对强健体魄、调理身心、提升工作效率、延缓老化过程甚有助益。我校东盟学院副院长、工会主席毛瑞红老师在业余时间学习了八段锦之后,便向学院申请,希望组织广大教职工一起练习八段锦。

八段锦有八个招式,动作套路简单,活动力度大,练习所需空间也相对较小,非常适合伏案工作的人。这学期以来,只要老师们有时间,都会聚集在思远楼前的空地上练习,在熟悉了基本的招式之后,还加入了一些呼吸疗法。“老师们锻炼过后,感觉身体很舒服,腰间颈椎也不那么痛了,这项运动确实不错。”毛瑞红老师说。

毛瑞红老师表示,现在社会处于高科技、高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疲于奔波、深陷劳累是上班族的常态,包括老师也是如此,既要做好学校工作,又要照顾家里的生活起居,事情杂乱时,难免会心生浮躁情绪。长此以往,对本职工作也会有影响。组织老师们练习八段锦,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修身养性,平心静气地生活工作。此外,老师们也多了在一起相互交流的机会,不论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还是工作中的各种经验,都可以敞开心扉畅谈。

传媒学院周琳同学每周周一、周三都会到体育馆练习瑜伽。与高强度的跑步相比,瑜伽属于轻柔性的运动,它讲求安静的环境,要求注意力集中。周同学说,有时候心情不好,练习瑜伽,心里会特别轻松,好似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没有嘈杂的喧嚣,有的只是一种宁静祥和。“它会让我释放压力,理清思绪,更好地去生活。”

 

“三走”倡议开启运动新风尚

 

近年来,大学生因体弱站立不稳而摔倒,长跑项目甚至遭到取消,学生近视率过高,有的学生成天宅在宿舍沉溺于网络等现象,让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颇为忧虑。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身体素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一年多以来,我校各级团学组织针对“三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财政与经济学院团委发起的“奔跑吧·同学”系列活动,城市与环境学院开展的校园广场系列活动,会计学院的“益·起跑”系列活动等。而这些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很多同学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

2014年,我校户外运动协会先后举办了各类“三走”活动,践行绿色“三走”精神,包括倡导师生“绿色出行”的校园百人公益骑行活动、“千人徒步盘龙江公益活动”、“21天好心情,不抱怨”体育公益活动等。12月,在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联合主办的“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评选活动中,该协会获得“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称号,成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社团。

今年5月,由校团委、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办的我校第十一届社团文化节“21天变形季”暨“健走·青春”系列活动火热进行,活动通过21天的持续锻炼,开展“一转到底”、“一跳到底”、“一骑到底”等三项同学们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团队体育运动项目,倡导同学们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该活动的人数超过1200人次,在校园里掀起了“要想走得快,那就自己走;要想走得远,那就一起走”的“健走·青春”运动新风尚。

红韵赣乡社团的温方燚同学参加了“一骑到底”环节。据他介绍,该环节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骑着小绿自行车从操场的一侧到另一侧,用时最长的队伍获胜。“说实话,我10多秒就可以完成了,但此次却是要求用最慢的速度,着实挺难。”由于没有熟悉过新版的小绿自行车,加上心里紧张,温方燚用了40多秒完成,比赛结果自然也差强人意。“虽然心中有遗憾,但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比赛。其实换个角度一想,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有时候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在追求目标时,适时地放缓一点脚步,你会收获不一样的快乐。”他说。

    5月初,为倡议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传递温暖与关怀,我校传媒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学院联合发起了第一季“BIG RUN”荧光夜跑活动。跑募者需往返南北院的10个点采集勋章完成跑募活动,在永胜小学、云山村小学和昆明市盲哑学校中进行选择,将手中的勋章贴在相应的展板上。虽然只是一场简单的夜跑活动,但活动却赋予了运动更加丰富的意义。我校200余名学生参加了活动,信息学院朱同学说,参加夜跑很开心,荧光棒可以任意装饰在自己身上,途中遇到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也能有说有笑。但参与活动不仅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奔跑,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给他们多一点关爱。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