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教学科研

 

会计学院召开教学研讨会

2013-01-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会计学院 陈永飞  刘琨

    1月17日上午,会计学院在逸夫楼820会议室召开教学研讨会,这是会计学院在本学期召开的系列教学研讨会之一。本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及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校党委副书记潘祖和,会计学院学院院长陈红,副院长罗莉、陈永飞,学院党委书记王民治,副书记徐良金,各系系主任、各科室负责人及学院全体教授、博士参加会议。会议由陈红主持。

    潘祖和结合自己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多年的经验指出,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宗教教育到普世教育、从德国汉堡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产、研、学相结合几个阶段,大学教育职能的变化、革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我校现在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每个学科、专业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而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与众不同”。他结合省内的昆明理工大学,国内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外的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学院、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特点,提出一个学科只有办出特色,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科、专业建设必须强调团队合作、学科交叉、根植社会。他认为,会计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下一步要做好几项工作:将信息化、国际化与学科发展融合;将企业集团化、大型化、跨行业经营、快速扩张和资本运作的发展趋势及需求与学科发展融合;发挥团队优势,继续保持专业领先地位;要更新教师理念、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最有特色的学生;要解放思想,冲出围墙,特别关注国家需要,特别关注社会经济疼痛,才能找准学科方向。

    陈红分析了国内外会计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学科调整大局提出:全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大学有1000多所,会计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甚至失控,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太少,会计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矛盾突出;全国财经类院校的学科发展,明显受到来自综合性大学的威胁和压力;学校党委按照“统筹规划,适应发展;健全体系,培育特色;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原则,对专业、学科进行了调整,目的在于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促进新兴、交叉和大学科群的不断涌现,形成具有整体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群,优化学科配置和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率。他认为,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省外高校相比,我们的专业特色是什么;会计学院在全省的竞争优势如何保持;会计学院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每位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的学科建设成就、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效果等有没有达到学校党委、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要求;学院今后怎么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看会计学院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学院的每一个教职工自身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二看确定什么样的新形势下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并按照这一标准培养会计人才。一定要以建立一流品牌学院的勇气和胆魄,打造优质的会计、财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持会计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其他参会人员围绕两个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罗莉以“在我国从‘会计人才大国’向‘会计人才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题发言,认为首先让学生了解会计职业,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树立专业思想,其次让学生知悉会计职业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最后让学生真正掌握“让数字说话”、“用数字说话”。

    陈永飞结合国家提出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是云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高素质会计人才应当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完善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开拓创新素质、较强的适应性开放性等能力。

    李旭结合自己从事会计教育多年的实践,提出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培养过程、强化制度管理配套和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杨锡春的“会计人才培养杂谈”发言认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培养一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二要有创新教学机制,三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佘晓燕在分析对比了国内外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要注重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师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避免将大学教育纯粹职业化,二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理念的教育;刘静在分析新形势下会计执业环境变化的趋势后指出,会计教育不宜过多强调规则导向,基本素质应是四有:有理想、有远见、有胆略、有心胸,心理素质应是三高:高智商、高情商、高灵商;叶明在总结了会计学院四条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一是“跳出会计看会计”,走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二是瞄准会计人才“短板”,处理好标志性与普遍性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专业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三是“死知识”、“活能力”应成为人才培养目标。四是发挥基础、资源、体制优势,支撑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研讨交流,大家明确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培养方法、培养途径等,学院将把教师的智慧和见地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对于学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推进会计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