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两学一做”暨“三进”学习教育专题» 理论学习

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再学高德荣

  大 】【打印】【关闭窗口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谢炜 左超 付雪晖 卜湘玲 张文峰 编辑: 发布时间:2015-03-03

榜样的无穷力量源于精神价值的闪光和感召。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我们看到了老县长高德荣这个“老典型”的新价值。他身上所展现的信念与担当、清风与正气、淳朴与善良,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在独龙江历史上第一个不被大雪封山的冬季,我们再次走近老县长,采访他、品读他、感悟他,既是一种精神洗礼,也是一次党性锤炼。

忠诚 源于信念

今年6月,高德荣退休了。他给自己定下规矩:“职务可以退,党员义务不能退,我还要和独龙族群众一起干,干出活路来。”

对共产党员的身份,他视若珍宝。在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当被主持人问及获奖感受,他又一次脱口而出:“共产党恩情比天高,独龙江人民永远跟党走!”

不走进独龙江,不了解独龙族的历史,就无法真正理解老县长对党的感情为何如此真挚热烈。

初次见老县长,他讲过独龙族的“三次跨越”:一次是1949年贡山和平解放,独龙族由原始社会末期“直过”社会主义;第二次是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修通,独龙江终于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了;第三次从2010年算起,我省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庄严承诺——“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再进独龙江,依然山青水碧,却仿佛换了人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全线贯通,以前的茅草房、木头房、篱笆房没了踪影,一栋栋民族风格的小楼整齐排列。

这便不难理解高德荣人生的两次关键选择。年少走出大山,留校工作前程似锦,他却主动请求调回偏远的独龙江乡教书;年过半百,升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再一次向组织提出要求:“把我的办公室设在独龙江。”

“为什么不愿离开?”记者问。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的今天。独龙族同胞还在受穷,我在外面享福,睡不踏实。”红彤彤的火塘边,老县长脸庞也红彤彤的。

这是一个独龙族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一辈子不忘党恩,一辈子不忘本色,一辈子为了改变民族的命运而努力。

■学习心得

“忠诚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而永不背弃的理想、信仰、品格和境界。无论在何种岗位,高德荣都把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他终生奋斗的精神支撑。”怒江州委书记童志云说,老县长一辈子守住寂寞、耐住清贫,为的是能实实在在地帮群众办几件实事,为的是整个独龙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他是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担当 源于责任

老县长还是那么忙,日程满满当当。从早到晚,跑了6个村、10多个项目建设点,一天上百里山路。司机肖师傅说:“这就是老县长工作的常态。”

他是实干家,一年到头不是蹲在乡下带领群众架桥修路、发展产业,就是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

他最瞧不起“说空话”的人:“当干部的如果不务实,指挥棒就会变成‘搅屎棍’。”

“官当得够大了,如果不为人民做点事,活着的时候群众不要你,死了以后,马克思也不要你。”说完,老县长又乐呵呵地跑去“秘密基地”看他的“宝贝”了。

草果、重楼和中蜂,是高德荣根据独龙江实际精心挑选的产业。一来是生物资源,不会破坏生态;二来是适合独龙江的气候土壤水质。

独龙族“全民族拿低保”,在老县长看来并不是光荣的事,老在政府的扶持下过日子也不是办法,他说:“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儿都不光彩,太难看了。不要总想伸手要,要多想想如何放手干。”

他带领大家在独龙江建起了“绿色银行”,教群众种草果、种重楼、做蜂箱。去年,仅草果一项全乡就增收53万元。

原来,他的心里装着一个让独龙江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

高德荣工作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勤于汇报。只要有利于贡山县和独龙江发展,老县长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每次去外面参会,他都积极反映贡山和独龙江的发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哪怕深夜想到一个需要汇报的事情,他也会马上从床上跳起来,要么打电话,要么直接去敲领导房门。

有人不理解高德荣的做法。他说:“国家那么大,怒江那么偏远那么小,上面很难了解我们的情况,所以积极汇报是我们的责任。”

“我不怕得罪人,就怕成罪人。”这是高德荣敢于担当的勇气源泉。

■学习心得

老县长像高黎贡山、独龙江水一样,质朴而有担当。怒江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稳宜金说:“老县长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带领独龙族人民脱贫致富,他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当好一名党的民族干部,他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原贡山县政协主席赵学煌说:“他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超前谋划的大局意识,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特别值得我学习。”

 

清廉 源于无私

一张老式三人沙发,几根长条凳和几只小板凳,屋里黑黢黢的,没有卫生间。贡山县城一套46平方米的老房子,副厅级官员高德荣一家四口住了20多年。

州里曾多次要给老县长分配一套大点儿的房子,但他拒绝得很坚决,连现金补贴也没拿过。也不是不想住得好一点,他说:“想想老百姓还很贫困,想想孩子们受教育的条件还不是很好,想想独龙江发展中的困难还不少。”

时代在变,他一身行头30年没变,一块手表一戴30年,一件衣服一穿10年,还自诩为高德荣式“风格”。

老县长不愿多谈家事。当记者提起家里人对他的看法时,他就用“对家人是应该好一点”之类的话搪塞。但在家人眼中,他是“公家人”,没怎么管过家里的事。

儿子高黎明考公务员3年才考上,当州领导的父亲一点不帮忙。儿女结婚,他不仅不张罗,还明令婚礼不准大操大办,不准以父母名义请客。高黎明和妻子去昆明拍婚纱照,明明知道父亲也要去昆明开会,可知道父亲的脾气,愣是没敢开口提搭车的事儿,只好挤了一天长途汽车。

“公是公、私是私。”老县长对此不以为然。

可有的时候,他却忘了自己说的这句话。肖师傅回忆,有一次下乡前,老县长在车子前面搓着手不上车。后来,他一副拿定主意的样子,对屋里的老伴马秀英喊:“老婆子,没钱了,给拿点钱吧。”高德荣每次下乡都惦记着那些困难户的生计,他的工资,大半都“捐”给了贫困户。

面对整天奔忙不歇脚的老县长,亲人们理解,也很挂念。今年国庆,女儿高迎春带孩子去独龙江看望父母,看着老父亲在闲暇时与孙子逗闹的场景,高迎春又忍不住流下泪来:“其实父亲也很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只是他更牵挂乡里的百姓……”

这次回独龙江,高迎春在家待了4天,还是没能和父亲吃上一顿饭。

■学习心得

“他做人不失德、从政不失勤、为官不失廉,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在群众心中树立了崇高威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鸿燕被老县长的故事深深触动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崔晨韬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老县长对家人如此苛刻、甚至是不近人情,对群众却又如此亲近和关怀,让我非常震动。像他这样一心为公、坚持原则的人,我确实还是第一次遇到。”

魅力 源于本真

约好早晨7点采访,他准时出现,刚聊几句,得知记者没吃早点,立马转身吩咐家人去准备吃的:“不吃早点对身体不好,吃完再聊。”一句话叫人心暖。

对群众,他真诚到纯粹。有一次,老县长拿着自己买的腊肉和米送到困难户迪白家,还嘱咐说:“这些东西是上级让我送来的。”迪白给每人倒满一碗水酒,老县长一饮而尽。同行的怒江报记者王靖生问:“为啥不说没吃午饭,喝不了酒?”老县长答道:“他要是知道我们没吃午饭,家里就算有一只鸡,也会煮给我们吃。”

与他共事过的人都评价“老头子又倔又真实”。他觉得对的一定会坚持,意见不合有时会“发飙”,可对事不对人,原则性很强。当县长期间,有位即将提拔的干部被他公开批评,第二天县委组织部长找到高德荣征求任免意见,他一听就急了,反问:“怎么就不能提拔?”

“老头子是有点‘硌’,但是刀子嘴、豆腐心。”稳宜金说:“有时老县长和我们吵得凶,但他回头会主动找你开玩笑,有事没事打通电话,或者约着一起吃早点、喝茶,那就是他表示友好了。”

对外来人才,他当作“宝贝”一样看待。2004年12月,新招聘的16名教师和医务人员必须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进独龙江。老县长亲自护送,并坐第一辆车为车队开路。晚上,车队在路边露营,老县长担心滚石或突发雪崩,不停地绕着车队走来走去查看情况,一夜没睡。

记者多次见到过他真情流露的情景——当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时,老县长带领独龙族同胞把一束束上山采来的野杜鹃花插在建设者胸前,笑得像个孩子;在上月召开的怒江扶贫攻坚工作汇报会上,听到有人说起独龙族以前在深山里过着猴子般的生活,现在终于过上了人的生活,他用手捂脸,泪流满面。

“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难怪人们形容他就像一架火塘温暖照亮了身边的人,就像一块磁铁把人都吸了过去。

■学习心得

去年省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了向高德荣同志学习活动。当前,一场学习“时代楷模”高德荣同志的热潮又在广泛掀起。省委宣传部组织了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各地宣讲,各地各部门组织专题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听报告、谈体会、写心得,对照标杆、查找差距。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干部朱兆荣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云南人民。”

网络链接:http://special.yunnan.cn/2008page/yn/html/2014-12/26/content_3522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