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教科处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厚植校园文化,潜心立德树人。结合学校历史沿革、地理区域、校园景观、公共空间等,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昆明市在中小学推行“五旗五徽五认同”全覆盖教育,曲靖市、楚雄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临沧市、文山州、红河州、普洱市等边境州(市)把“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等铿锵誓言镌刻在校园文化墙上,以特色校园文化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在广大学生心中构筑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此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刊、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载体,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宣传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情感共振、归属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创新工作举措,拓宽成长路径。采取多种专业招生方式,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本科班、大中专班,推行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试点),本科班、大中专班在读学生3000余人全部实行混合编班、混班教学、混合住宿,积极营造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推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截至目前,全省有6000余名各族青少年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双向交流活动。连续7年举办“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教育机制。持续多年在《今日民族·中小学版》常态化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大团结”“童心向党·团结进步”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生2万余人踊跃参与。
三是搭建多元平台,持续精准赋能。命名20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推出92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旅游线路,积极组织各族师生到教育实践基地、精品旅游线路开展“爱我中华·团结花儿向党开”“忆苦思甜·追忆红色岁月”“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等系列交流活动、研学旅行。在省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大型文体活动中安排师生集体参与竞赛项目,促进各族师生全方位嵌入。创建300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试点学校,带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注重教师培养培训,打造过硬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