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他人做嫁衣 默默奉献快乐行

首页» 党建工会» 工会天地
信息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1-06-30 阅读次数:
分享到:
   大家好,我是来自图书馆流通部的吴敏毅,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甘为他人做嫁衣 默默奉献快乐行
 
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一下有关对图书馆的情怀和感悟,是幸运,也是一种挑战。从1990年2月份进入图书馆那一刻起,我的人生便交给了图书馆事业。现在,站在大家的面前,我没有高昂激越的誓言,没有惊人卓越的成绩,有的只是这二十年在图书馆流通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所作的默默耕耘。
 
有人说,图书馆工作是神圣的,因为它守望着人类精神的家园;也有人说,图书馆工作是平凡的,因为它只是众多职业中很普通的一种。我要感激的是图书馆这份工作,它让我实现了儿时坐拥书城的理想。庄严肃穆的馆楼,整齐有序的书架,聚精会神的读者,沁人心脾的书香,都让我觉得这是喧闹都市的一方净土,是探求真理、修身养性的一隅宝地。置身其间,一种高洁、美好的感情便会悠然从心底升起,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浮躁得以平复。在工作中,我是一名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与满足。当然,在图书馆,也有劳累,也有委屈:图书馆曾一度给人以清闲、无所事事的思维定势,让人觉得那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地方。实际上,图书馆尤其流通部的工作是繁重枯燥的重复劳动,没有搬到新馆时闭架借阅我们日行千里不出门,全天在书库的楼梯间上下穿梭为读者查找图书,经常累得脚酸手软,每个月成千上万的新书入库全靠我们肩背手运,到了新馆全开架一卡通借阅方便了读者但为了将图书错架现象降到最低需要我们辛劳的付出。这只是体力上的付出,要做一个合格的图书馆人要完成有质量的读者服务工作需要我们熟悉馆藏了解文献明白读者需求综合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的能力,这些即是压力也是动力。
 
流通窗口的单调与琐碎,似乎在无声地磨蚀着自己对这个工作的兴趣和热爱,也曾让我深深的迷惘与困惑于自己的选择:坐拥书城,更多是为他人作嫁衣。同在学校工作任课教师桃李满天下为学生所尊敬爱戴,而我们,读者的一声谢谢已是最大的褒奖。时光荏苒我们都从青年步入中年,图书馆也和我们的财大一起成长,迎接着一次次的挑战与机遇变得越来越好,作为藏、借、阅读,一体化全开架开放时间最长的高校图书馆,我们中的人要放弃晚上和家人的相守,经常下班到家已是夜深人静,我们不能享受节假日连续的假期因为要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迎来送往一批批学生他们不会记住我们的姓名但一定能记住我们的图书馆。是的,因为我们付出的同时,不也收获着读者成长的快乐吗?读者脸上满意的笑容,不也是流通窗口一道永恒的风景吗?
   
每天早晨我们都是急步而行提前到岗,每当我推着书车,上书时,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流通部的工作太重要了,它是对外服务的一线窗口。他是,全校师生精神食粮。虽然我们的职业是一种服务型的职业,在教学和科研中处于从属地位,是一个配角。但能否干好配角工作,能否心甘情愿地干好配角工作,正是对我们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检验。就流通部的日常工作而言,我们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是平凡的,琐碎的。借书、还书、上架、整架等等,但正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影响着图书馆藏书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失误,都会给师生带来不便,给图书馆工作带来损失。因此,我们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工作态度都至关重要。但流通部的工作绝非仅仅只是机械性操作,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在无声地展示着图书馆人的风采。在流通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来帮助读者查询,也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来回答读者的疑问,还需要掌握总结、提升流通服务工作的规律,在服务中体现学术性的特点。当我们在面对一群大学师生来完成这些任务时,三颗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爱心、耐心、细心。我们不可能像电脑那样冷冰冰地接待我们的读者,而是要像慈母那样给读者以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的良心、激情、责任、汗水、我们的知识。,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流通部的工作,才能显示出图书馆人的精神来。
   
收获着付出的快乐,体味着服务的真谛,我们走在一条没有止境的路上,唯有不断地给自己储备、加油,方可见其精彩,赢得一片美丽的天空。图书馆服务工作因为读者的满意而满意,读者的快乐而快乐。在满意和快乐的背后,却蕴含着我们无止境的付出,正是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造就了一代代无私奉献的图书馆人;正是在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代代优秀的图书馆人用大家真诚的服务,满足着一颗颗执著的求知之心,实现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誓言。尽管工作是平凡的、工作是琐碎的,但我们坚信,真正的伟大正寓于这平凡之中,在平凡之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而我对图书馆的情感也已不再仅仅限于是职业的情感,更有如小舟对于港湾的感激。我深深地懂得:只有珍惜它,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我将一如既往地潜心工作,在图书馆这个服务的窗口继续含笑地迎来送往,书写自己从容与平淡、充实又练达的人生!




图书馆
2011年6月30日
图文编辑:陆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