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与香港浸会大学师生国情考察交流项目
2018-08-242014年5月25日中午我校迎来了自入选“香港与内地高等学生师生交流计划”后的第六批港澳师生。此次香港浸会大学师生访问团共27人,包括25名学生、2位老师(名单详见附件一),与我校合作开展为期七天的国情考察之旅,现将交流项目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介绍
香港浸会大学师生交流团于抵达昆明后,先到我校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的老师们共进午餐,之后为了消除来访师生的旅途疲惫,特安排来访团赴大益茶道院品茗赏茶,稍作休整。晚餐后香港浸会大学师生入住了我校国际工商学院的外教公寓,每两人一间。
香港浸会大学师生国情考察交流项目立足于加强香港浸会大学师生对于中国内地,尤其是中国西部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短短7天内包含了“千秋往事梦依稀——昆明风物趣谈”、“‘摩登粑粑’和‘飞虎队’——战争硝烟中的文化融合”、“云南最后的马帮”、“大理段氏王朝和喜洲历史上的‘大人物’”4次专题讲座、7次实地考察、1次文化娱乐活动、1次交流活动和1次公益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环境的介绍到西部民俗民风和多民族文化的实地考察,帮助香港师生对于中国西部,对于云南有了全新及全面的认识。
(一)项目内容
5月26日上午8:30,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与香港浸会大学师生国情考察交流项目开班典礼于我校逸夫楼506举行,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王荣党以及香港浸会大学的潘仲志老师、杜伟杰老师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罗永健科长主持。
王荣党主任代表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致欢迎词,对来访同学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祝福,并简要介绍了云南省的人口、面积、地理环境、少数民族习俗等,以及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的历史、发展现状和优势学科。他希望香港同学可以通过在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的学习和实地考察活动,全面了解云南的人文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深对云南、对祖国的认识。最后王荣党主任与香港浸会大学的潘仲志老师代表两校互赠了礼物,表达了两校在未来加强往来、共同发展的合作愿景。
开班典礼结束后,由中青飞扬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雷强老师给香港师生带来了“千秋往事梦依稀——昆明风物趣谈”专题讲座。雷强老师从云南史书记载中的庄蹻入滇开始,逐步介绍了对滇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几位人物:最早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汉族先进文化的司马相如;首届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詹思丁;来自云贵高原的航海家郑和;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民国时期护国双杰蔡锷、唐继尧;爱国人士缪云台老先生;当代昆明的代表性文化人物于坚、熊景明等。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以真实人物为纽带,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了云南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大家的思想和文化上的认同感。
下午,在我校曾军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香港浸会大学来访师生参观了云南少数民族财会博物馆。馆内收藏了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财会物品,如瓦猫、少数民族账本、票据等,引起了香港师生的浓厚兴趣。大家积极提问、认真学习,对于少数民族群众在劳动中所体现出的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践成果表示赞叹。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还在馆内的签字台上用毛笔书写下了“彩云之南,大有可观”的参观感受。
5月27日上午,结合香港学生对于中国抗战历史所知甚少、对于文化融合的理解较为薄弱的特点,由我校传媒学院副院长李晓霞副教授带来“‘摩登粑粑’和‘飞虎队’——抗战硝烟中的文化融合”专题讲座。李晓霞副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舌尖上的云南粑粑——昆明的摩登粑粑;怒江的石板粑粑;香格里拉的水焖粑粑;大理的喜洲粑粑和丽江古城的丽江粑粑等。在同学们对云南特色美食有个大体的认识之后,李老师带领大家开始探索这幅美食地图背后的人物故事——“飞虎队”与云南抗战。最后,李老师谈到了云南历史上的文化融合——从战国时期庄蹻开发西南边陲,唐王朝与南诏的天宝战争,直到晚清时期修建滇越铁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合大事记。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后一致认为:在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文化多样性逐步丧失的环境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才会产生出文化的新形式并继承各种文化的精髓,从而使文化发展从历史长河中汲取到新的能量。
下午我校安排香港师生参观了云南民族村,并于晚上观看了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映象》。通过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房屋、歌舞、图腾、语言,香港师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文化融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对于云南各少数民族所拥有的经过上千年形成的完整文化体系表现出惊叹和前所未有的兴趣。
5月28日上午,由云南电视台纪录片工作室编导曹玮先生带来“云南最后的马帮”专题讲座。《最后的马帮》这部纪录片拍摄于1997年,完成于1998年,共分4部,讲述了发生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族聚居地的故事。独龙族——一个仅有四千多人口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深处,聚居地道路不通,物资贫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开始修建通往独龙江的公路,年复一年在这个地区行走的中国最后的马帮也即将解散。摄影组用了半年时间跟踪这支“国家马帮”,记录这个特殊地区赶马人在公路开通之前普通却感人的鲜为人知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马帮人的艰辛处境。纪录片景美情真,细腻动人,伴随着曹老师生动的解说,同学们身临其境,对马帮人的艰辛苦难感同身受,更加由衷敬佩马帮人的坚韧顽强,深刻体会到在开发地理资源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午饭后,应香港浸会大学要求,我校特安排来访师生与我校国际工商学院的同学一起,赴德馨小学进行志愿服务。德馨小学地处昆明市北端,地理位置偏远,环境设施简陋,多数学生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家庭困难,急需社会帮助,故我校国际工商学院与德馨小学建立了长期助学关系。在德馨小学老师的带领下,浸会大学与我校的志愿者分为4支10人的队伍,分别给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上课,组织同学们做猜词游戏,教他们英语,互动积极,气氛热烈,德馨小学的教职工和同学们也对志愿者表示了由衷感谢。
5月28日晚,香港师生与我校带队老师及志愿者乘火车赴大理开展南诏文化考察之旅。5月29日早餐后乘车环游洱海至大理双廊镇,在洱海畔品茗白族渔村的清幽风月。下午赴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喜洲古镇参观白族民居并观看白族歌舞表演。之后我校邀请了长期从事民族文物研究和收藏、白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锡禄教授,向香港师生讲授拥有灿烂文化的白族的起源、文化、语言、风俗、宗教以及喜洲古镇历史上的“大人物”。通过张锡禄教授的讲述,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白族人民自两汉以来就不断吸收借鉴中原汉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地域实际、民族实际,创造出绚丽多彩的白族文化,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切身体会到各民族文化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交流中融合,才能继承和创造出有独特璀璨的民族文化以及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
5月30日早上乘苍山洗马潭索道游览了海拔3920米的古冰川遗迹——苍山洗马潭。香港师生对苍山巍峨苍翠的冷杉翠竹和山湖之间云雾缭绕的旖旎风光感到震撼。午餐后赴大理崇圣寺三塔考察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晚间香港师生乘火车返回昆明,于5月31日早上乘机返港,结束了为期7天的充实愉快的国情考察之旅。
(二)项目特点
1.行程充实,讲座高效。本次交流项目虽只有短短七天,但所有内容紧扣七彩云南国情考察的主题,且四次讲座均为针对此次来访目的新开发的专题,主题新颖,内容充实,授课教师均为高校名师或资深媒体人,阅历丰富,视野宽广,学术水平高,演讲技巧丰富。考虑到香港学生偏爱互动参与的授课风格,授课教师多采用问答解疑、结合时事、举例说明等方式,在紧凑的时间里让来访师生通过对云南历史、文化、经济的深入了解,认识到发展中的中国西部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尤其是对于多民族、多信仰地区的文化融合和互敬互重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
2.前期沟通全面细致。自来访前两个月起,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便与负责此次来访行程的香港浸会大学学生事务处领袖素质中心的相关老师就行程的各项事宜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将来访学生分组并指定联络人,以保证香港师生到达云南后在移动电话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能经由指定联络人被及时联系和通知。另外,两校还就住宿、用餐、乘车安全、出行准备、高原反应应急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并将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同学并印制在学员手册中。
3.增加两地师生的互动性。之前此类项目的香港师生反馈中都会提及希望与我校师生有更多的沟通与互动,所以此次项目执行前我校首次招募了校内志愿者参与到接待工作中来,招募对象主要为校学生会骨干。通过行前说明会我办对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和任务分配,让志愿者参与到从接机到最后送来访团离开的全程活动中来,不仅分担了带队老师的工作重担,同时能在活动过程中就学习、生活、就业等问题与香港同学互动交流,展现出当代内地高校学生的风貌和素养,让香港师生对于内地高校学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安排了香港师生与港澳台办的全体老师共同包饺子,体验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感受两地师生团聚的祥和气氛和民族归属感。
4.增加志愿服务,丰富项目的教育意义。应浸会大学要求,我校在此次行程中特意安排了香港师生与我校国际工商学院的志愿者一起赴昆明德馨小学进行志愿服务。通过与在德馨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们的互动交流,香港师生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在公益服务中体会到了奉献互助的乐趣,把此次考察之旅升华成一次回馈感恩的机遇。
5.服务体贴细致。首先,在第一次迎接来访师生时就为他们送上鲜花,请他们品尝云南特有的鲜花饼,让他们在踏上云南的一瞬间就感受到来自繁花似锦的春城的欢迎之情。其次,多数交流团的师生均为第一次到访云南,对于周边情况并不了解,所以我们专门为香港师生印制了学员手册,内容涵盖:具体行程、团员名单、分组情况、授课教师资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v3676简介、参访景点介绍以及随团老师和导游、司机的联系方式,以便来访师生能尽快了解此项目的内容,保证有任何问题能随时联系到随团老师。再次,随时关注来访师生的需求,在饮食方面提前与校内外的预订餐厅进行沟通和菜单确认,尽量迎合香港师生喜好清淡的口味进行调整;并在进餐时间为大家提供WIFI,方便香港师生在移动电话无法使用的情况下与家人保持联系。此外,因来访期间昆明异常高温,我办还特地为来访师生准备了扇子以及预防中暑、腹泻、感冒等常见病的药品,在出行时请带队老师随身携带,以防万一。
二、项目成果
(一)了解云南,增强香港师生的国情认识。
此次交流团的来访师生多数都不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但是之前到过的都是北京、上海、深圳之类的繁华都市。他们认可了内地的高速发展和完善的城市建设,但是对于云南,对于还急需发展的二三线城市却知之甚少。通过此次项目,香港师生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西部城市以及它的优势与不足。此外,大多数同学都是在香港长大,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甚少,通过此项目,同学们通过接触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信仰、风俗、服饰、乐器等,对于25个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了全新深入的认识。
(二)增强香港师生对于文化融合的包容意识。
由于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香港师生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万千磨难并不是很了解,通过专题讲座介绍云南本地的历史变革以及文化融合,使同学们对于民族振兴和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和谐发展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领悟,历史所记载的苦难和眼前的和谐繁华无不证明了复杂的民族文化体系之间只有靠尊重和理解,才能得以保存和融合,才能使共存共生的家园得以发展最终走向强盛。
(三)拓展了滇港两地及两校合作前景。
此次交流团师生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各个学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对于云南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和感悟之处,尤其是对于云南蕴藏的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着强烈的兴趣。本次活动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了香港同学的心里,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成为香港师生美丽的回忆,云南的丰富和神秘也会通过他们传递给更多的香港同胞。此外,我校殷红副校长在活动期间与香港浸会大学的两位带队老师进行了交流会议,向他们了解浸会大学的学生培养方式、学生领袖素质中心的角色和工作形式,拓展了两校未来在更多领域的合作可能。